您现在的位置: 钦州住建测绘院有限公司>>新闻中心>>

智能无人机悄悄飞进我们的生活



新闻分类: 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16/1/15 9:04:48
        消息来源:外网
              2014年3月2日,《宁波晚报》A4、A5全版刊载了题为“智能无人机”悄悄飞进我们的生活”长篇通讯,详细介绍了无人机在我市的应用情况和民用的广阔前景。文章中通过记者采访我院无人机操控技术人员陈立波,以问答形式,介绍了我院开展无人机应用的方方面面,具有较好的测绘科普作用。

              无人机操控人才紧缺

              随着无人机应用领域的开拓,无人机操控人员的需求大增。 
    无人机执行任务,需要一个团队。以航拍为例,一个完整的团队,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分工:有飞手、构图师、摄影师,有的航拍团队还配有地勤。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角色就是“飞手”。“飞手”是业内人士对无人机操作手的俗称。“飞手”需要了解无人机复杂的操作,掌握简单的故障排除技术。由于航模与无人机的相同性,一些“飞手”是从玩航模开始的,也有一些是从零开始学习的。
              31岁的陈立波,大学毕业后进入测绘院工作。随着无人机的引入,陈立波的工作除了进行测绘数据处理,还开始接触无人机的操控。无人机在进入天空水平飞行时,按照设置的程序自动飞机,但是,在起飞和降落时需要遥控操作。他要学习的,就是这个。
              首先要练的,就是在电脑上操作模拟飞机。滑行多少距离,在哪个点起飞最合适,如何控制下降速度与高度的关系,这些都要一边练习一边积累,练的次数多了,自然就有了感觉。在电脑上玩了两个月模拟飞机后,他开始第一次真正作业。不过,这时,他还要再操控练习两个月的教练机,然后才能真正驾驶无人机。
              无人机操作手在国内是紧缺人才,因此薪水也不低,在广州等地飞手的月薪可以达到万元左右。王家森说,最早的无人机操作是从国外传进来的,中国还没有专门的培训,就算有也是通过师徒制传授技巧,大多都靠只能自学。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我市规划部门为了更好地利用无人机,组建了无人机飞行团队,鼓励相关人员学习无人机操控技术。

              起飞前,要先申请

              无人机的应用正在被开发之中,但一些现实的问题也牵绊着无人机上天。“也只能在周边小范围玩玩,不能进市区。”一业内人士指出,越来越多的无人飞机到城市上空飞行,势必会造成很多利益冲突和困难,一旦无人机坠毁很有可能造成伤亡。“因此,在使用无人机时,操控手都会注意,比如,远离人群、远离机场,除非在深山老林拍风景。”
              从2012年1月起,宁波成为低空空域放开地区之一。但是,无人机起飞前,也要办理相关的飞行手续。什么时候飞、在哪里飞、大概飞行多长时间等都需要向空军和民航递交详细的申请材料。办理这些手续,要花费一星期到一个月不等的时间。

              无人机也担心“空难”

              手握遥控器,抬头望着空中的无人机,这种实践操作的感觉与电脑上模拟飞行完全不一样。除了要避开各种障碍物,很重要的,要控制好飞行高度下降与速度的关系。陈立波回忆说,一次在执行任务时,已经飞上天的飞机,突然出现电池电压过低警报,还有一次,飞机突然熄火了。遇上这种突发情况,操控手必须紧急启动手动遥控,滑翔降落。“业内将这种事故称为‘炸机’。飞机自身没有动力了,飞机下来后只有一次机会降落,要是降落失败,飞机很可能就摔坏了。”陈立波说,遥控无人机,不像开车,可以随时踩油门和刹车,飞机离了地面,出现各种突发状况,就不受人控制了。
              由于存在“炸机”的风险以及无人机的自然损耗,无人机的使用寿命一般都不长。“无人机在起飞、降落时,螺旋桨、起落架的损耗很大,一般来说,一架无人机飞行3000公里左右就面临着退役。”陈立波说,2011年,他们测绘院从北京购买了两架无人机,其中一架已经退役。

              无人机民用前景广阔

              无人机是一种由无线电遥控设备或自身程序控制的飞行器,无人机用途广泛,成本低,效费比好,无人员伤亡风险,生存能力强,机动性能好,使用方便,在现代战争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民用领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来看,以无人机为代表的通用航空产业已成为发达国家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而国内无人机市场才刚刚起步。从国家政策来看,已出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国家海洋局、国家气象局等部门的政策和规划为未来无人机在非军事领域的发展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据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的统计,目前我国民用无人机共有130余家研制单位和1.5万架使用量,民用无人机的种类也已逐渐丰富,包括固定翼无人机、旋翼无人机、飞艇无人机等。业内人士预计,在航空装备无人化、小型化和智能化的趋势下,未来20年我国民用无人机需求有望达到460亿元。

              无人机快递“试飞”

              包裹、货物的运送将不再经过人手,而是通过远程遥控飞机,投递到用户手上。最近,亚马逊首席执行官杰夫•贝索斯提出其公司将试行无人机来运送包裹。德国邮政近期也与药店合作,展开为期一周的无人机试飞,计划用以快速配送病患急需药品。国际物流巨头UPS称其试验无人机配送项目已持续数月之久,目前正在进行用无人机将包裹从机场运送至同城分拣中心的测试。中国快递业龙头企业顺丰速运也已展开行动。去年9月,该公司在广东东莞进行了无人机测试。
              为了抢占先机,各快递公司纷纷争夺“最后一公里”。国际巨头的竞争有望引发“鲶鱼效应”,将信息技术融入快递服务中,有助于提升客户服务的价值。
              尽管在短期内,无人机不可能普及,但是它们将很快在商业领域和一些个人消费领域扮演重要角色。
              当人们外出度假时,无人机可充当家庭保安,嗡嗡叫着维护整个家庭的安全。如果配置更高,则可以在第一时间检测出是否有火灾风险,并及时报警。其次,无人机在农业中的用途也不可小觑。有了这个“机器人”的鼎力相助,农民和牧民就可以进行远程操控,管理大片土地和牧场。还有,油气资源的探测也可以借助无人机的远程优势,得出分析和调查结果。在最近举行的俄罗斯索契冬奥会上,无人机监视和转播就大显身手。有预测,未来10年,无人机领域的消费支出规模将累计达到980亿美元,其中12%将用于商业用途。